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經濟奇蹟與流通革命
頁: [1]

jerchan21 發表於 2012-4-20 10:55 AM

日本經濟奇蹟與流通革命

反思

  日本經濟為什麼成功?

我國政策研究機構和學術界在分析解讀日本經濟奇蹟與成功的原因時,常常過分誇大、強化和突出其技術革命或管理的意義,認為日本之所以成功是源於“技術革新”或者類似於豐田模式的“科學管理”,有意無意中,普遍忽略或輕視日本流通革命的特殊意義,誤解甚至曲解了日本經濟成功的核心問題。

日本和中國、印度、東南亞諸國一樣同屬於亞洲國家。這些國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歷史上都沒有建立自己的市場體系和流通體系。進一步說,市場經濟發育成長過程都緩慢而且歷史較短,沒有經歷真正意義的“現代商業文明”的洗禮,沒有建立一套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商業遊戲規則,比如交易制度、誠信體係等。因此,建立基於本國國情以及與本國工業化進程相適應的市場體系和流通體系,是直接關係著市場經濟發育成長和完善的基本內容。沒有建立起強大的擁有自主渠道的流通體系,所謂國情特色的市場經濟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來。

無疑,日本經濟的成功是找到了打通市場化與工業化的“金鑰匙”,即在工業化中後期及時地推進了“流通革命”,並建立起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現代流通體系(如綜合商社體制),從而使日本成功的繞過了“中等收入陷阱”,使工業革命產生的巨大“商流”和“物流”得以暢通無阻地流向國內外市場,實現了經濟領域的現代化。

  日本先後推進了兩次流通革命。第一次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和支撐生產製造業,成功地實現了以批發和零售業為對象的第一次流通革命,從而基本建立起本國生產的商品能高效、便利、低價、快速地在國內市場銷售的流通渠道體系。第二次是其後的七八十年代,為了保障“商流”的暢通,日本再次發動了以物流、信息流為對象的第二次流通革命,從而使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機融合,徹底地為市場經濟的完善鋪平了流通的道路。而且,通過兩次流通革命,日本成功地打通了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流通體系和覆蓋全球的流通渠道網絡,進而使“日本製造”走向世界,保障了日本資本和生產在全球的利益。

生產創造財富,流通實現財富,資本控制財富。這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鐵律”。顯然,我們許多政府部門領導和學術界專家,要麼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重生產,輕流通”的舊思維中“中毒”太深,要麼就是片面地被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下的經濟學理論“熏淘”太深,大多遺忘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不發達、流通業落後的特殊國情,從而在研究日本經濟成功的經驗時“各取所需”地從自身偏好角度出發,往往只強調其自主研發、技術革命、企業管理等一系列與“工業製造業”密切相關的問題,而未註意到其如何推進“流通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的最寶貴的經驗,從而在我們的體制設計和政策制訂過程中常常出現矛盾或不利於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現象。

  探密

  日本流通革命的勝利

日本流通革命到底是基於一種什麼背景?是一條什麼樣的主線?有哪些特點?從日本流通業發展的歷程看,它實際是沿著一條清晰的軌跡在演進,即消費革命——零售革命——物流革命三個組成部分。

日本流通革命的起因,實際上就是日本戰後經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兩次產業升級,工業化進程快速進入中後期,經濟進入高成長階段,在此背景下,日本經濟開始實現從出口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型。於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日本開啟了促進消費的消費革命。所謂消費革命是指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消費規模的空前高漲或下跌使消費方式發生重大轉變。正是由於消費革命的蓬勃興起,傳統的流通體系、結構和方式無法滿足和不能適應新的條件,只有通過流通革命才能較快地適應新的條件。進一步說,在激烈的、短期內集中爆發的消費革命的推動下,流通系統不得不做出大規模變革和調整。

流通革命是在流通系統中某些弊端和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爆發的,解決這些問題和弊端是流通革命的主要目標。日本第一流通革命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就是通過縮短流通渠道、節省流通費用、提高組織效率。例如,流通企業為了實行低價格、大批量銷售等經營方式,必須採用連鎖化等管理方式。

日本的第一次流通革命的基本表現,就是1955年前後超市作為新興流通業態的大量出現。超市雖然在美國出現較早,但是在50年代以前還沒有全面進入日本。超市具有無人銷售、自助服務、品種齊全、價格低廉和大量銷售的流通特點。日本傳統的零售方式主要是百貨商店和​​小型的家庭式食品雜貨商店。與超市相比,這些傳統方式的不足暴露無遺,於是超市引發了日本戰後第一次流通革命,這次流通革命帶有“銷售革命”的特點。除了超市之外,引起第一次流通革命的另一個表現是流通路線和流通機構的變革。

20世紀60年代,日本進入經濟起飛階段,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普遍面臨一個如何面對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消費的問題。但是,傳統的流通結構存在不合理性,流通體系過於封閉以及流通渠道過長等問題,嚴重製約了流通效率的提高,不能適應經濟高速成長的要求,由此直接導致了流通系統的變革。

至於第二次流通革命,處於日本進入工業化後期,即服務經濟主導時代。由於經濟體系和結構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於是流通體系必須再次調整。第二次“流通革命”中,表現為折扣店、百元店等各種零售業態的興起與發展,批發零售部門和物流部門的經營革新,交易模式、交易慣例的變化,流通渠道主導權轉移,第三方物流發展等。

日本兩次流通革命具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次流通革命發生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主要解決流通體係不適應大生產和大消費的問題。第二次流通革命則發生在經濟發展成熟時期,解決市場深化和全球流通渠道體係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在此階段,流通業已經不僅僅是介入商品流通過程的商業活動,而且包含所有的社會因素的形成過程以及談判、契約與行為的過程,體現價格體制再建和市場自由化等本質層面的全局性問題。

筆者在研究中發現,日本正是通過二次流通革命,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建成了一個流通產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流通產​​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對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基礎導向作用。

  借鑒

  真正確立流通業先導地位

中國正在快速進入一個由於流通領域問題而矛盾頻繁爆發的時代!經濟中的大量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源於流通業“異常落後”而導致的“災難”!流通業長期落後產生的後果正在向整個國民經濟蔓延。

  為什麼擴大內需那麼難?為什麼“中國製造”有那麼大的“出口依賴”?為什麼同一件商品,中國的售價反而可能高於​​國外?為什麼中國進口的石油、鐵礦、糧食、木材等,只要是中國需要的東西,國際價格就暴漲?為什麼中國出口的衣服、玩具、家具、原材料、半成品總是長期低價?賣什麼就跌什麼?還不斷遭遇“反傾銷”?為什麼中國流通領域的造假、山寨、食品安全問題、價格欺詐問題、行賄受賄問題等層出不窮?為什麼中國的農產品(11.98,0.63,5.55%),尤其是蔬菜、水果、藥材等基礎農產品,長期陷入周期性的暴漲暴跌過程中,沒完沒了?農產品的“流通暴利”根源何在?為什麼中國工廠製造領域有那麼多的庫存和損耗?為什麼中國流通領域的物流成本那麼高?

顯然,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中國市場經濟所依託的商貿流通業太脆弱、太虛弱、太滯後。原因在於中國有著幾千年的“重生產,輕商業,輕流通,輕服務”的經濟和文化傳統,從思想到體制,從政策到法律,整個國家都是圍繞著生產而不是流通而構架的。因此,為了推進中國的流通革命,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盡可能地解決和掃除相關的障礙。

日本流通革命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培育和推動。日本是一個中央調控型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推動主要採取產業政策的方法。日本流通產業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消費革命,解決了內需主導型經濟與國內產業的聯動問題,真正使流通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深深地融入到國民經濟運行的血脈中去;二是解決了流通領域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的關係問題;三是解決了傳統商業與現代流通業的關係問題,促進流通現代化。日本的產業政策背景比較接近我國的情況,其政府對流通業的管理值得我們藉鑑。至於如何借鑒日本流通革命的成功經驗,有待我們更深入細緻地研究。...<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